RekoWiki備份站 (元New Komica Wiki)
RekoWiki備份站 (元New Komica Wiki)
Advertisement
地震(じしん/Earthquake)
Synchro100

同步率達到100%

本條目在Reko Wiki於2024年02月08日 19:45備份完成。
為了同步需要,機器人已把出現在Reko Wiki的新編輯搬過來。

如有更新內容,請把此模板撤掉。

本條目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完。

解說[]

  • 自然災害的一種,出現時會伴隨著綜合版洗版現象
    • 多指地層版塊運動所引起的,在其他星體上也有類似的振盪;不過不一定是地層版塊運動所造成,例如日震(Sunquake)就可能是因為其對流層的湍流所造成。
    • 動漫裡常把地震當成屬性與戰鬥招式。(難怪會有311)
    • 其實只要地面有震動就算是地震,但是你我走路產生的震動,甚至是建築工程的機械產生的震動相對於板塊運動引起的震動都可當作完全忽視的層級,因此一般而言不列入地震的範疇。
      • 所以山崩其實也算是地震的源頭,不過那也只侷限於小規模,板塊運動造成的地震波及的範圍通常都是島嶼級甚至是大陸級的。
      • 此外像核爆這類有大規模能量在一瞬間釋放出來的狀況下,也會產生地震,例如當年施放在廣島長崎的原子彈都各造成了相當於規模6.0的大地震的能量。
  • 一般而言地震分為「前震」、「主震」與「餘震」三種類型。
    • 前震是發生在主震前的一連串地震。由於地殼並不是均質體,導致應力的累積並不平均,造成主斷層在滑動前就發生一系列較小的破裂。
    • 主震顧名思義便是地震序列中規模最大的地震,不過若是後續又發生更大的地震,該地震大致上也會歸類為前震。
    • 餘震是指跟隨在主震後發生的一連串地震。主震發生後,斷層上的應力分布會產生改變,在應力再調整的過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餘震。餘震與主震通常發生在同一個破裂帶上,比主震的規模小。
    • 另外有一種狀況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發生好幾起規模相當,難以判斷何者才是主震的地震,這種現象稱為「群震」。
  • 雖然顯得有點弔詭,不過地震本身可說是板塊運動定期釋放出來的壓力,所以小規模的地震連續發生反而比較好,因為這代表累積的能量會定時釋放出來,而不會累積過久造成釋放出來時產生大地震。(而且連續小規模地震反而會讓當地的建築較重視耐震度,也是一個頗為弔詭的現象)
    • 例如尼泊爾在2015年4月25日發生規模7.9的大地震前已經有700年沒有地震,外加當地的建設比較不考慮防震問題,因此發生地震時造成的傷也十分慘重。
    • 相對的台灣因為頻繁的發生地震,即使是921這類超大地震,傷亡大抵也都能控制在一個範圍內。
    • 日本即使是311大地震,真正死在地震中的人其實比較少,大部份的傷亡,甚至是隨後發生的福島核災反而是肇因於伴隨而起的海嘯。
      • 要注意的是,福島核災的發生原因並不是地震震壞了核電廠,相反的,核電廠挺過了規模9.0的地震,但隨後因為設計不良[1],海嘯摧毀了福島核電廠的冷卻設施,又因為種種人為因素導致來不及冷卻,於是福島核災就發生了。
  • 科學家表示,地球90%的地震都發生在被稱為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區域。
    • 除了日本外還包括智利、秘魯、墨西哥、台灣、紐西蘭、菲律賓、印尼、美加西岸和俄國遠東等國家和地區。
    • 近期包括智利、紐西蘭和日本都發生了強烈的震災。
    • 台灣近期發生最為嚴重的震災為1999年的921大地震,震央為南投集集[2],受災以南投和台中最為嚴重,連離中部有段距離的台北也發生有東星大樓倒塌的意外。
    • 近代人類紀錄地震史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最嚴重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矩規模[3]高達9.5。
      • 同時產生的海嘯也波汲到遠在太平洋東岸的日本與菲律賓。
      • 台灣因為有東部峭壁的天然屏障,所以幾乎沒事[4]
    • 地震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國家勢力的衰弱,如歷史上發生在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自此讓葡萄牙從此一蹶不振。[5]
  • 由於地震基本上毫無預兆,所以就算科學家們想盡辦法要來預測地震,但多半都還只能說是事後諸葛,沒有辦法確立一個標準。
    • 現在的科技僅足以藉由地震波(P波與S波)傳遞的速度差發布國家級警示取得十數秒的預警時間,提醒收到強震即時警報的人注意即將有震動來襲。
      • 近期比較受到矚目的是由台灣科學家提出,「地震發生前震央上空的電離層會有所變化」的理論,但因為資料與證據不足,目前還處於無法證實的理論階段。
      • 於2017年8月25日[6]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上面就有搭載調查電離層的科學儀器,或許可以驗證是否為真了。
  • 日本傳統民俗中的四大災害。
    • 其他三樣分別是、火事(火災)、親父。
    • 不過經考證發現原文應該是大山嵐(山中大暴風),由於發音和親父很類似[7];以訛傳訛下就變成現今的模樣,另也有為台風(颱風)之說法。
  • 一個很容易被搞錯的事情是,地震的規模(震級)和其造成的震度(烈度)是不同的單位與計算方式:
    • 地震規模是指說這個地震在發生的時候釋放了多少能量,由於一次釋放多少能量是絕對的,因此綜合多個地方的地震計紀錄,搭配計算公式就可以準確測定其規模有多大。
      • 地震規模一般使用由美國地震學家芮克特提出的芮氏地震規模,因為這個數值是用對數算出來的,所以沒有單位,數值差1代表釋放出32倍的能量,例如規模8.0的地震是規模7.0的32倍,9.0則是規模7.0的1024倍。
      • 所以規模12.0的地震會發生的機率可說是絕對趨近零,畢竟規模10.0都已經是隕石撞地球的程度了。
      • 另外,就算規模大,也不見得會發生十分嚴重的災害,通常造成嚴重震災的地震都是淺層地震,發生在頗為深處的地震因為震波到達地面上時就已經衰減,所以能造成的災害也比較有限。
      • 海嘯山崩之類的災情通常都會算做二次災難,雖然也會被列入震災傷亡統計之中,但請記住這算是間接而不是直接肇因於地震的災情。
    • 地震震度則是說這個地震在這個地點造成怎樣的破壞,是屬於相對比較出來的等級。
      • 日本氣象廳對此設立了7級,後來因為5級和6級定義比較模糊的關係,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將這兩個等級拆分為5弱、5強、6弱、6強四個等級[8],並且將標準量化,全面改用震度計搭配計算公式測定震度[9]
      • 台灣當初是參考日本標準使用0~6級,但後來921大地震發生後發現地動加速度太大,全部歸為6級也無法明確指出何處受災嚴重,因此增加了第7級。
      • 另一方面,美國使用的標準是劃分為12級,所以大地震的情況下確實會出現震度12級的描述,但是,再強調一次震度12級不代表規模12.0,請不要將其混淆。
      • 還有,正因為震度是用比較出來的,因此最大震度也有可能比地震的規模數字要大,像是2018年2月6日的花蓮地震規模雖才6.0,但因為是淺層而且還是在接近正下方的位置,花蓮測出的震度高達7等,並且還因為誘發了貫穿花蓮市中心的米崙斷層活動而造成相當嚴重的災難。
  • 311元兇
    Img6999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

  • 目前的版本是2020年1月1日公告的版本。
    • 緣由自2019年4月18日花蓮地震時,於秀林鄉銅門村測出7級震度,雖然該次地震傷亡相較以往並不嚴重,但造成部分民眾恐慌及救災判斷困難。
    • 此後,中央氣象局修改震度計算方式並跟進採用日本標準,將5、6兩個等級拆分為5弱、5強、6弱、6強四個等級如下表。
震度 名稱 地動加速度
(單位為cm/s²,gal)
人的感受 屋內情形 屋外情形
0 無感 0.8以下 人無感覺
1 微震 0.8~2.5 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
2 輕震 2.5~8.0 大多數的人可感到搖晃,睡眠中的人有部分會醒來 電燈等懸掛物有小搖晃 靜止的汽車輕輕搖晃,類似卡車經過,但歷時很短
3 弱震 8~25 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搖晃,有的人會有恐懼感 房屋震動,碗盤門窗發出聲音,懸掛物搖擺 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電線略有搖晃
4 中震 25~80 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感,部分的人會尋求躲避的地方,睡眠中的人幾乎都會驚醒 房屋搖動甚烈,底座不穩物品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汽車駕駛人略微有感,電線明顯搖晃,步行中的人也感到搖晃
5弱 強震 80~140 大多數人會感到驚嚇恐慌 部分牆壁產生裂痕,重傢俱可能翻倒 汽車駕駛人明顯感覺地震,有些牌坊煙囪傾倒
5強 140~250 幾乎所有的人會感到驚嚇恐慌,難以走動。 大量未固定物品傾倒掉落,傢俱移動或翻倒,部分門窗變形,部分牆壁產生裂痕,極少數耐震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崩塌。 部分建築物牆磚剝落,部分山區發生落石,鬆軟土層可能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少數耐震較差磚牆可能損壞或崩塌。
6弱 烈震 250~440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 大量傢俱大幅移動或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部分耐震能力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 部分地面出現裂痕,部分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6強 440~800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站穩。 大量傢俱大幅移動或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部分耐震能力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耐震能力較強房屋亦可能受損。 部分地面出現裂痕,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沙噴泥現象,可能大範圍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7 劇震 800以上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 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動或翻倒,部分耐震較強建築物可能損壞或倒塌。 山崩地裂,地形地貌亦可能改變,多處鬆軟土層出現噴沙噴泥現象,大範圍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鐵軌彎曲。

ACG中有名的地震角色名單[]

以下部分歡迎各位補完,已有者便請不要重複登錄,以最先登場的媒體為準。
本條目的角色名稱、作品名稱等一概以日文原名為主,但亦可在一旁附上中文譯名。
角色 招式/道具 所屬作品 原文 備註
野比大雄 黑聖杯願望實現機 哆啦A夢 ドラえもん 造成了311日本大地震。
白鬍子 震震果實 航海王 ONE PIECE
黑鬍子 震震果實? 白鬍子死亡後,進行某種儀式而出現的能力。
大門五郎 地雷震 拳皇/格鬥天王 ザ・キング・オブ・ファイターズ 可以引發地震的招式,連背景角色也會被震倒,只有同隊的京跟紅丸能避過這招。
比那名居天子 緋想之劍 東方緋想天
孫悟空 變成超級賽亞人時 七龍珠/龍珠 ドラゴンボール 變成超級賽亞人3的時候,整個地球都在晃動。
高町奈葉 SLB 魔法少女奈葉系列 魔法少女リリカルなのはシリーズ 好像摧毀小行星也沒問題。
眾多角色 地震 神奇寶貝 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國民必殺技,擁有出色的素質。(全體技、物攻、威力100、命中100、挖洞傷害X2)
但是因為天災因素常常成為動畫被自主規制的理由,目前很難看到動畫內出現此招。
地裂 一擊必殺技,自身等級比對手越高越易命中,同等時為30%,對方等級較高或擁有「結實」特性時無效。
震級 威力隨機(10-150),挖洞傷害X2。
固拉多 斷崖之劍 日照的代表神奇寶貝,因為是創造大陸的傳說神奇寶貝,所以會引發強烈地震。
可是原始形態竟會害怕地面系攻擊。
基格爾德 大地神力 屬於特攻招,威力比地震弱一些但不會傷到同伴是一大特點。
摩亞 啟示錄攻擊 KERORO軍曹 ケロロ軍曹 1/1的威力足以毀滅地球。
卡蓮·修坦費爾特 輻射波動/紅蓮貳式 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第一季 コーアス反逆のルルーシュ第一季 這是否要算在魯路修的帳上。
炎亞綸 你是地質系的嗎? 下雨大地震 我不知道其他不相干的人起什麼鬨?

參見[]

回應[]


備註[]

  1. 福島第一核電廠使用的設計是美國原本的設計,因為美國龍捲風很多,所以將備用發電機擺在地底下以防龍捲風將備用發電機捲走,但在容易發生海嘯的日本還把備用發電機放在地底下擺明自找麻煩。
  2. 更精確一點的位置位於南投縣的九份二山,為集集地震的能量釋放點。
  3. 不同於芮氏規模,目前學術上常用的地震規模。
  4. 海嘯通常發生在沙岸這類比較平緩的海岸,因為能量到達的時候沒有障礙,所以就會挾帶海水衝入陸地,但台灣東部的海底卻是陡降海岸,所以能量撞到陡降海岸的峭壁時就會被分散而無法造出海嘯。
  5. 諷刺的是,葡萄牙因為該次地震而成為地震學的先驅。
  6. 原定2016年6月發射,後因許多原因延遲至2016年10月,但在這之前因預訂搭載福衛五號的獵鷹九號火箭其製造商SpaceX在2016年9月1日發生發射前爆炸,衛星損毀的大失敗,雖然福衛五號不是那個損毀的衛星,但基於這場意外,發射時間已經確定再次延期,遲至2017年6月總算確定現在的發射日期,終於不用再讓衛星本體放在倉庫生灰塵了
  7. 大山嵐:おおやまじ、親父:おやじ。
  8. 《絶対可憐チルドレン》中出現的超能力等級正是從這個地震震度標準衍生的。
  9. 開始以機械計算之後,目前只有2004年新潟地震與2011年東北太平洋大地震測出過震度7的數字。其中新潟地震因為量測到的時候處在通訊中斷的狀況,所以沒有即時發表而是事後才從觀測紀錄中發現;2011年東北太平洋大地震才是首次在即時通報中發表震度7的狀況,想當然耳,全日本都嚇到了。
Advertisement